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孟津教育有一位老师,他个子不高,话语不多,长着一双非常聚光的小眼睛,每天,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办公室和家里,固定的姿势就是坐在电脑桌前,不是在拆卸组装电脑,就是在用一些密密麻麻的数据编制程序,机器人、游戏制作、程序破解等让他成为一个科技“玩”家,他“玩”起来经常不吃饭、不睡觉,“玩”着玩着就带着他的科技团队跑到河南省和北京等地去参加机器人大赛、创客大赛,而且一举夺得河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刷屏了河南教师队伍中的科技能手,成为教育界的一位科技精英,他就是孟津县育才实验学校刘宏川老师。

一、科学“育种”,用“133”科技创新模式培养“种子工程”
刘宏川老师,出生于1974年1月,是孟津县会盟镇人。1995年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从事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他从“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训科技创新人才”的学校特色发展为着力点,探索创客教育在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编程教育、机器人社团课程上大胆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学校五大特色之一。他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孟津育才实验学校的科技推广,用初心和使命谱写着一个教育人的奋斗之歌。
刘宏川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并不是一位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老师,但我却有着一颗科学“育种”的梦想,我想让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个梦想就像是在课堂上种下的一颗种子,在校园这个肥沃的土壤中悄悄地发芽。经过四年的大胆摸索,他的“育种工程”逐步形成了以编程为基础,以机器人、创客教育和无人机为应用,以普及基础课程、社团课程、精英课程为课堂的“133”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4月,他的“133”育种工程拉开了序幕,从经历了个别学生、学生社团到全员普及的发展过程,发展到学校的小学部全面普及Scratch创意编程课程,初中部全面普及VB编程课程;2017年6月,他创办了开源电子等创客社团,2017年9月起开设机器人社团,2018年10月起开设无人机社团。
通过开设多种课程、社团活动的“育种”,逐步普及基础课程、社团课程、精英课程三种课堂。其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开展;社团课程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开展;精英课程面向社团中能深入学习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推动“育种工程”,他率先在全县建成创客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并配备了创客工具箱、开源电子和机器人等创客教育器材。
社团组织、课程研发、实验室三大法宝为他的育种工程做好了充分准备,如何去攻克难关,实现梦想成为刘宏川老师“种子工程”的攻坚力量。

二、攻坚克难上赛场,让“智能台灯””在河南省和北京的赛场上熠熠生辉,让孟津教育的科技创新课堂向前迈出一大步
科技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兴趣,一个团队的建立,一个工程的建设更需要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冲破种种难关,去破解一个个谜团。
刘宏川老师正是带着这股”钻劲儿”“韧劲儿”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从会盟镇的一个不起眼的一般老师,到县城的名校——育才实验学校的“点将”;从一个并不专业的“自卑”老师,到大胆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到省城、首都机器人大赛场馆比赛,并屡获佳绩,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
为了把现代学生培养成智慧的学生,办好学校的科技节,让学校插上科技的翅膀,他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带领他的科技创新团队在教育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20年来,他参加的各种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创客教育大赛不计其数,获奖无数。很难有学生想到,他是自学成材。在他的字典里,节假日对他来说是奢侈的,很多年的暑假、寒假和星期天他都几乎没有过过,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地敲击键盘,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查阅资料,饿了就啃口馒头,累了就爬在电脑桌前睡觉,灵感来了,就不顾一切地在电脑前“折腾”。2017年暑假,为了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到北京参加“智能台灯”创客大赛,他和他的学生团队天天坐公交车到洛阳青少年宫去取经,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学校一边学一边教,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从基本的三级管元件组成电路,到规定时间的计算机编程,设计制作,到最后外观的器材的制作,他都要追求精益求精,完美无暇,经过上成千上万次的反复实验,最后,他把“智能台灯”搬到了河南省和北京的赛场,在大赛场上熠熠生辉,一举夺魁,让参赛的专家和评委为之惊叹,从此填补了孟津科技创新大赛的空白,让孟津教育科技创新课堂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那次大赛以后,刘宏川老师更加牟足劲头加油干,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的科技含量、坚持自主创新成为他的奋斗目标。他开始参与省市级创客教育、机器人语言编程等课题和社团活动研制工作,主持研发“图形化编程”和能力风暴机器人,为学校的科技研发推广和孟津教育创客教育进课堂自主创新做出了新贡献。

三、一生一梦,把“科技梦”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刘宏川老师作为孟津县机器人创客教育的开拓者,引起了全县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的成果被搜狐网、东方头条、洛阳网、中国孟津网和孟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在孟津育才实验学校的引领下,机器人创客教育正逐渐在全县中小学起步。
“科技梦”是刘宏川老师一生的梦想,当问起他的“科技梦”是否实现的时候,刘宏川老师说:“我县的科技创新还比较落后,学校的人工智能教学才刚刚起步,我的梦想也刚刚起步,我想把我的‘科技梦’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继续创新学校形成的‘133’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团队,培养全校、甚至全县的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学生编程,让学校的“五大特色”之一——科技创新课堂转变成一种真正的课堂,让科技创新课堂成为孩子们最喜欢上的课,让科学技术、现代人式智能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向祖国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